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陈 波
2011年11月21日,我有幸代表重庆市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讲课与评课)大赛”(以下简称“创新大赛”),并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首先,我要感谢重庆市教科院物理教研室周智良先生给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平台,感谢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物理教研室的各位同仁的支持与帮助,感谢秦德胜老师、郭昭全老师、樊德全老师、蒋鸿雁老师、高姗老师、谭波老师的出谋划策与悉心指导,感谢信息中心各位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录制与编辑,感谢学校、年级各位领导的理解与支持,感谢我的班主任、我的学生们的鼎力配合。在此,我要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
通过这次大赛,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成长了许多,成熟了许多。下面,我将参加此次比赛的一些收获、感悟与体会作一简要汇报:
一、 创新大赛简介
第六届创新大赛是由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承办的,此次大赛的主题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创新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在此之前共举办五届,它们分别是:
第一届: 2001年 云南昆明 学习方式多样化
(因非典间隔3年)
第二届: 2004年 山东邹城 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第三届: 2005年 黑龙江大庆 科学探究
第四届: 2007年 辽宁沈阳 科学探究
第五届: 2009年 内蒙古呼和浩特 科学探究
二、本次大赛的主题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这一主题还原了物理的本质:物理并不是老师中的物理,也不是学校中的物理,而是离开学校后,生活中的物理。物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完整的公民,而不是物理学家。
因此,本次参赛课例都特别注重对生活现象的关注,许多课例还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而并非“贴标签”式的浅尝辄止,所以在教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很大拓展。
我发现,许多优秀的课例都有两个共同点:
1.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且这种参与并非是形式上的简单互动。
2.以某一知识载体为主线,充分发挥知识载体的功能,每节课都会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或者完全颠覆了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或者让学生更有主见的利用科学知识来做出恰当的选择,或者培养了学生“信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科学素养。
三 、收获与感悟
1.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虽历经风雨,但时至今日,其三维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教育目标已经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普遍认同。
大赛一致认为,未来经过数十年的新课程改革,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也许单从考试分数上看,不一定特别优秀。但当他们踏入社会,走进职场后,一定会有足够的自信,较高的情商,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而这些品质在当今社会无疑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位一线的青年教师,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提升自身素质,积极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去。
2.创新课堂如何创新
一堂优秀的课例必定是一堂创新的课例,那么要想创新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呢?我认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大胆尝试:
(1)实验创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也是物理教学永恒的主题。
好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应该尽可能降低对实验环境的要求,应该在量化、稳定、环保、易操作、可重复性等方面大胆创新。
(2)情景创新: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情景和环境,让学生有用科学的环境。在此次大赛中,我发现有很多优秀的课例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来创设情景,最大限度的模拟生活实际,有的课例花在情景创设上面的时间甚至达到10分钟。
(3)立意创新:
许多优秀的课例都会让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行很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如环境保护理念、相信科学理念、关注生活理念、科学实验理念、发明创新理念等等,这些理念的渗透并不是通过简单说教来实现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
四 、关于大赛评课中的几点思考
此次大赛共有两个关节:一是讲课(70分),二是评课(30分)。评课环节中,选手有1个小时的准备时间,10分钟的发言时间。
评课要求选手对教材特别熟悉,在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评课既要注重细节,避免空泛而谈,又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从大赛选手的表现来看,大家对评课普遍感到陌生。对一线教师而言,评课往往关注细节较多,而无法上升为普遍适用的教学理论。
得益于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物理组良好的集体备课氛围,以及物理“333”课改的教学实践,在平时的集体备课和课改探究中,我已经积淀了一些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但毕竟是新老师,深感层次和深度极为不够。
这次大赛前,秦老师和郭老师悉心指导,还特别要求我专门到新华书店买了几本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认真学习和研究。使我在此次大赛的评课环节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受到了评委的高度赞赏,并引起了与会老师的共鸣与轰动,课后大家纷纷与我问这问那,交流请教,使我感到无上荣光。
集体备课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魅力是巨大的。大家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我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才有了现在的进步和成长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