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教育是21世纪的热点问题,中学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和环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中学还没有开设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环境教育教材。平时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是零散、杂乱、随意性的学科渗透式教学,这种渗透方式首先在内容上缺乏整体、规划与系统性;在实施途径上缺乏合理、多样与有效性;在评价体系上缺乏创新、条理与客观性。根据高中生物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在充分挖掘教材中可渗透环境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在人教版《高中生物》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教学计划与目标。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行为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性发展观,推动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改革,在学科范围内促进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胸怀天下,关注全球环境恶化和保护问题。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护自主性。
4、努力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指导高2014级学生在高二年级,开展环境保护等课题研究。
5、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通过语文、物理、地理、生物、化学等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涉及环保教育的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8、通过环境保护金点子大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环境调查,调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理解、对垃圾分类的看法、用小眼睛观察大社会。
活动育人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的教育方法,所以把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作为强化学生环保意识与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教育的最佳途径。
四、引进评比、表彰机制
环境教育中也要引进评比表彰机制,这不仅仅是可以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参加环保活动的主体意识,学生的潜能得以展示。为此每次开展环保活动前都要提出活动要求和评比条件,活动后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本学年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年级
主题高2015级
(高一)高2014级
(高二)高2013级
(高三)
1我们居住的地球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地球的圈层结构丰富多彩的环境生命之源——水
3多样的生态系统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土壤
4生态系统的功能
“转基因食品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主题辩论赛固体废弃物
污染的控制
5环保设计大赛生态平衡无形杀手——噪音
6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低碳环保摄影展能源与社会
7-12,另有六次学科渗透性环境教育
六、创模活动
1.积极参与重庆市“创模”活动
(1)认真阅读“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介”和“创模卡”,进一步增进对重庆“创模”工作的了解
(2)通过“重庆市创模知识调查问卷”,普及“创模”知识,增进“创模”知晓度
(3)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创模见行动”活动(可计入社会实践或社会服务学分2分)
(4)认真准备,迎接9月份“创摸”的过程性技术检查
(5) 认真整改9月技术性检查中发现的存在的问题,争取12月份达到国家正式“创模”检查标准
七、组织保障
(一)成立校级领导小组
组长:王国华
副组长:张勇(书记) 唐良沐
成员:吕之生 舒义海 余赢 费春斌 吴国慧 邓飞 汪红霞
(二)成立活动工作组
以年级为单位,以领导小组为核心,加入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美术等学科教师,成立环境教育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实施各项教育工作。
20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