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高2014级物理组 张晓江)
在新课改的新形势下,在学校、年级和物理教研室的领导和推动下,在兄弟年级教研组老师的支持下,我们高二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不断学习,勇于进行教学探究实践,作出了以下各方面的努力,特此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理解新课改精神
从高一开始,全体教师通过参加各级培训、教研活动、校际交流、自学的形式,统一思想。
1.充分认识教育的功能。
教育的一大功能:一方面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科学素质,另一方面社会需要能创造发明、敢于创新的科学的大师来推动社会发展。因此,《新课改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往的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因此,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尽快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地进行角色转换,而不是做一位教书匠,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做一个能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创新型的教师,更重要的是还能做一个能培养创新型的人才教师。
2.认真贯彻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新课程将目标定位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高中物理新课程对教师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尤其是有效的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两维目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课堂教学中三个维度不是单独的割裂开来,应该有机的、自然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从而潜移默化的育人于无声之中。
二、在教研室的领导和支持下,在组内各位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的带动下,全组齐心协力,对比新旧教材,认真钻研新的教材、教参、大纲,开展多种形式教研活动。
1. 新教材在知识结构编排上都力求避免对知识连贯性的割裂,体现了不同的认知特点(从一般到特殊,从整体到局部的特点),结构比较科学;教材内容上,研究问题多从生产生活等实际角度出发,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的特点概括和规律应用,从易到难,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过程与方法上,探究性强,突出了对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的培养,突出教育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力求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并体现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可以认为是国内历史上目前编得最好的教材。
如:①人教版《必修一》新教材则从与初中知识衔接紧密的“运动”讲起,引入了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逐步过渡到难度较大的“匀变速运动”之后才讲解“力”, 最后过渡到研究“力与运动”关系。②人教版《选修3一1》第二章、恒定电流:总体思路是先讲电源和电流、并研究电源的特性----电动势,再讲研究部分电路、自然过渡到讲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由电动势(两化学层产生)和能量守恒自然推出〕,再讲多用电表的原理(从理论上引导学生探究、设计,再到其应用,突出了对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的培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使学生很易掌握其应用)。
2.采用了多种形式教研活动研究新课改,讨论交流对教材、教法的理解,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课。
如:①在各位经验较丰富的老教师的带动下,准备好主题发言,创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畅所欲言,讨论交流,收到了良好实效;②派出多人次外出听课学习;如:到一中学习,到南开中学听课学习(谢东挽),到南川中学听课(龚婷),到西师大附中物理组观摩学习(欧阳若晗系,龚婷、欧阳若晗、严红、代文等老师前往),均给我们带回了大量新课改教学实践方面的宝贵经验;③教研组内常常指定专人负责给老师开专题讲座,培训新教材中过去老教材没有的内容的知识、及对教材理解等。如:唐德翔老师的专题讲座《逻辑电路》,讲得的内容站得高、但浅显易懂,既开阔了老师们的眼见,又让大家对教材有了更好的把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还在学校内网上专门报道了这种教研活动方式。后来唐德翔老师就此专门还上了一堂示范课。
3.认真进行教学案例研究,不断反思和改进。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①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措施:要求每位老师上完一堂课后,要在教案上写体会、反思、改进意见);②听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认真记录、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促进了大家反思能力的提升(措施:a.老教师的课堂全是公开的、开放的、不需预约、不分是否是师徒关系;b.本期组上共举行公开课5堂,并认真地组织了评课,反复讨论、反思、加以改进)。③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三、勇于探究、大胆进行教学实践
1.注重过程与方法
(1)教师要多收集材料(查资料、上网等)站得高;课堂上通过适当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家历史上个人、群体探究的思维过程与方法,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追寻真理不畏艰难的精神。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磁现象的发现和磁场的提出、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等等。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案例一、许明老师《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的教学思路
1.新颖的实验引入,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质疑----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小实验:①小风扇(干电池带动直流电机转)转动了,能用它发电吗?②取出电池,接上灵敏电流表,转动扇叶,电流表指针动了。为什么?
2.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探究过程
1)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实验方法过渡自然
(复习)演示1:初中闭合电路中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提问:导体不动而仅磁体动呢?——分组实验2:(变形为)条形磁铁插入或抽出线圈;提问:把条形磁铁变形为通电线圈A呢?——演示3:通电线圈A插入或抽出线圈B;提问:前面存在相对运动,没有相对运动情况下能产生感应电流吗吗?学生想到:通电线圈A插入B中不动时,能设法在B 吗?-----演示4:通电线圈A插入B中不动时,A中电流变化情况(K通、断,或K闭合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模仿法拉第实验。
2)分析论证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推理逻辑严明
困惑一:产生感应电流时有时存在相对对运动、有时不存在相对运动,
困惑二:有时线圈(闭合回路)中磁场变化(实验2、3、4),而有时磁场又不变化(实验1)
困惑三:存在四种情况,面积不变磁场变(有)、面积不变磁场不变(无)、 磁场不变面积变(有)、磁场变面积变(可能有?)
引导得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只要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变化。
案例二、彭萱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思路
(一)提出猜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现在请大家联系实际生活大胆猜想加速度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学生1:在战斗中,战斗机通常要将副油箱丢掉,目的是提高战斗机的灵活性,即使战斗机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所以加速度可能跟质量有关系。
学生2:一个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一水平推力,力越大则物体越容易被推动,即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容易发生改变,所以加速度还可能跟力有关系。
(二)设计实验
请大家回忆设计实验的基本思想?——控制变量法
①力(F)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②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如何控制F一定?
学生:通过控制砝码盘里砝码的个数,来达到控制F一定的目的。
提出矛盾:忽略纸带阻力,车受合力 ,其中至少 是个变量,所以F是个变量。
解决矛盾:调整木板使其与水平桌面发生一定倾角 ,使小车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即: 则
再告知学生,今后推导得知: 的前提下,可近视认为 ,故 ,即可以通过砝码的个数来控制F。
2.如何测量加速度a?
方法(讨论总结):
①利用打点计时器,由纸带求得加速度
②定性分析求加速度 由 可知:
即 ,通过控制 一定
所以
3.实验数据处理——图像法处理数据(略)
2.转变传统观念,营造民主、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
具体的说来,一是实行教学民主,教师不仅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还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和观点,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二是开展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并善于提出问题,在学生互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情境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内讨论和解决问题。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把学生从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单纯的旁听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由学习上的竞争对手转变为相互协作的伙伴,因此既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既学会学习,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实验能力的培养:①注重演示实验时对观察能力的培养。②做好学生实验。通过“探索”性实验,体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忠于实验数据的求实精神和领悟教材的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研究方法;将“测量”性实验改为设计性实验,变思维的单向性为多向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③让学生多做开放性实验:给一组仪器(很多)让学生去测很多量、或让学生用这些仪器想出多种方法去测同一量,从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综合实验能力。④改革寒假作业布置,让学生“动”起来;除了传统的练习题外,另加上网查询并自学传感器知识及应用且写出上网笔记、搞小发明并撰写科技小论文一篇(参加重庆市“南开杯”科技小论文比赛)。
4.加强年轻教师的培养,多给教学热情高、肯动脑筋钻研、有追求的老师提供锻炼的机会。如:①彭萱、严红还无偿的每周给清北班认真出一套周考试试题(要求题目力求新颖、贯彻渗透新课改精神),并组织清北班学生考试并批改统计成绩,为清北班老师减负,既支持了清北班的工作,又锻炼了自己;我想,今后还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②老师们齐心指导许明、代文、孔琼等老师上好公开探究课,并课后均进行集体评课研究,效果良好。
四、反思
1.实验条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老师们常常很着急,但也很茫然困惑。
教材要求很多课程都要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要求在实验室上,最好是有的分组实验都能直接进教室,就合符要求了;但都受到了实验设备、实验室、工作人员配备不足等的限制。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往往有时是想得多、但做得少(据说,本部校区改造对实验条件这块设计得很高,大家均感到很高兴)。
2,新课改与高考考试是否相匹配
老师们也常常担心,新课改搞得好的同时,能不能学生高考分数也考得高?我们有物理教研室提出的“三讲、三不讲”这一科学的教学理念,但如何才能切实真正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成绩,这还需要考验我们老师的智慧;当然,这也可能是摆在教育决策部门和高考命题部门的一道难题。
3.进一步强化在整个教研室的基础上来进行各组沟通,人力资源统一分配,课题内容上进行分工合作,提高效率的的模式,搞好新课改探究。
结束语: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该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做一名反思型、创新型的物理教师,我们并不期望高中学生在求学阶段能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创造,但却渴望通过生动活泼的高中物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一种今后能够创新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