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老朋友发来一篇盛禹九先生所写《真实的“保尔?柯察金”》一文,文章作者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的事迹提出多处质疑,并说该书在现今的乌克兰已经受到抵制。该文所述内容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因为,作者对《钢铁》一书的质疑几乎颠覆了几十年来保尔•柯察金在我头脑中的高大形象。
我们高八甲、乙两班同学,大多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来到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的,回想当年在开云体育官方入口网站下载
读书时,学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那时的政治思想工作以正面教育为主。每逢寒暑假,共青团号召同学们阅读课外书籍,一大批适合青少年阅读的苏联文学作品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等等成为首选,这些书籍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以上这三部著作我都读过,我认为《钢铁》一书是写得最好的一本,书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事迹感人至深,至今,我仍能熟练地背诵他的经典名言: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53年前后,在学校里掀起一股以英雄的名字冠班名的热潮,高八甲冠名“卓雅战斗班”,高八乙冠名“马特洛索夫战斗班”,其它年级也先后以保尔•柯察金、刘胡兰、丁佑君、黄继光……等等英雄名字命名,不过我记不起是哪个年级用“保尔•柯察金战斗班”的名字了。当年同学们心中充满对英雄的崇敬之情,立志用英雄的事迹鞭策自已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努力学习。
我们高八甲、乙两班的同学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在各自岗位上勤勤恳恳地为国家努力工作,有的同学对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我想这是和中学时代所受英雄崇高思想品德的熏陶分不开的。
盛先生的那篇文章发表在 “同舟共济”杂志2009年第2期上,该杂志在国内公开发行,有一定的知名度,所述内容恐怕是有一定的依据的。我没有能力判断这篇文章所述内容的真伪,但它引起我的深思,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样的质疑。
为此,我去网上查找其他人对《钢铁》一书的评价文章。文章很多,内容有褒有贬,不过我更欣赏那些客观、公正的评价该书的文章。
《钢铁》一书所述故事情节的确是发生在斯大林个人迷信盛行时期,保尔恰恰在这个时候,为夺取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而出生入死地战斗,于是被某些评论家认为该书是为斯大林路线唱赞歌的作品,这一说法令人震惊,但我总觉有失偏颇。我更同意一位叫“哈米”的作者的观点,他认为《钢铁》并非是全景式地正面描写当时历史的小说,它只是以保尔这个基层革命者的个人视角记述了自己在这场斗争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我们不能苛求他在当时就看清风云变幻的现实,而像今天的历史学家那样做出明确的是非判断。在汹涌的革命洪流中,怀着崇高革命理想又十分单纯的普通战士保尔,他判断事物、规范自己的只能是当时群体所公认的准则。他趋众,偏颇,缺乏独立思考很少反思(正因为义无反顾),但他追求真理完全出于内心的真诚和无私,这是最最主要的。用“革命外衣”包装的斯大林路线的罪责,是不应该让保尔去承担的。
我认为,尽管《钢铁》一书主人公保尔的原型是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但它并不是奥氏的传记,是一部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它教导我们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是为全人类(当然也包括自己)生活得更美好。它给五十年代初期的中国青年的教益功不可没,对今天的青年人来说仍是一部品德俢养的好教材。
至于盛先生文章中提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说,奥斯特洛夫斯基常对别人讲 ‘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在斯大林的暴政时代说这种话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文革”以后不是也有党的高级干部、民主党派人士和追随毛干革命的知识份子有过类似的言论吗。
我们在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的六年,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处在欣欣向荣的时期。在学校,党团组织威信很高,教学秩序正规,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们的精神状态极好。《钢铁》等丛书所述基本上都是鼓舞青少年奋发向上的内容,在那样的时代背景和校园氛围下,书中内容很容易为同学们接受,书中英雄的崇高品格影响我们一生。若干年后,有人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某些失实的地方提出质疑,不能因有人质疑作品中有瑕疵而否定我们当年所受的教育,近年常说的“青春无悔”用在这里可能是比较合适的吧。
高八班 罗运民 2012-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