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不是教师的舞台

日期:2014-11-19 17:33 点击数:12086 

原载《教师博览》


把课堂当舞台,把学生当观众,就会偏离教学的本质

回首当年我初站上讲台,多么稚嫩又激情满怀,一心想着要把自己最美好、最博学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想象着征服学生后被他们簇拥、赞叹的情景。怀着这样的目的,我把课堂当做了展示自我的舞台,把学生当成了看我表演的观众。于是,在讲李白《将进酒》时,我倾情的朗诵赢得了“男人婆”的称号;在讲解荀子《劝学》时,我全篇背诵让学生惊异、欢呼;在学习完《再别康桥》后的片段改写中,我展示了自己精心改写的片段,赢得满堂喝彩。在学生的欢呼声中、掌声中,我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偏离了教学的本质。终于,悲剧发生了……

那天,我要上一堂公开课,选择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一如既往地精心备课。按照教学常规准备了几个环节:通过生字词检查预习,通过把握情节来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赏析重难点词句来讨论文章主旨,通过“我的母亲”片段写作练习来拓展文章意蕴。同时考虑到这是一篇情感浓厚的文章,适合朗读,我又下载了一首轻音乐作为朗诵的背景音乐。我自信能为学生范读好这篇文章。于是,在自信满满的状态下我走上了讲台。

一切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到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总感觉学生不够投入,师生互动不好。感染力如此强烈的文章,学生应该有共鸣的,可课堂怎么会死气沉沉呢?我拿出了杀手锏——配乐朗诵。婉转动听的音乐响起,氤氲在整个课堂,我抑扬顿挫地读着,深深地自我陶醉。朗读结束,余音袅袅,我一脸期待地问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希望课堂由此活跃起来,同学们能就文章内容说上一两句体会,结果还是一片沉寂,学生沉默不语。惊慌失措之余,我只好生拉硬拽地把学生往“母爱”这个话题上引,把备课时准备的精彩演说塞给同学们。最后,课堂在“独角戏”中结束了,我心中一片悲凉。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

课间十分钟,由前来听课的前辈评课,一语惊醒梦中人:“你朗读得很好,情感到位。只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是一个他们自我感悟和理解的过程。课文的感情不是你讲给学生的,而是他们自己边读边悟出来的。”想想,果真如此。我自以为朗读不错,为了在学生、听课同仁面前展示自己的水平而再一次把学生当成了观众。

幸好我还有改正的机会,在下一堂课(另一个班)到来时,我调整好思路,再一次走上讲台。我抛开准备的一切东西,只是让他们读。先是学生默读,再是齐读,最后是毛遂自荐的个别朗读。课堂上先是书声琅琅,紧跟着是沉默,隐隐听到了啜泣声。最先举手的邓炫同学哭了,读不下去,我赶紧示意她坐下。袁珍同学立刻接上,几句之后也哽咽了。一种奇怪的景象出现在我的课堂上,一个又一个的同学站起来朗读,一个又一个地哭泣,连平时最爱插嘴的陈东东同学也沉默了,双眼微红。我被感染了,陪同他们一起流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孩子的眼泪更真实呢?因为读,学生走进了文章,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唤醒了沉睡的真情。

教师应当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非主角

事后我回顾自己的教学之路,发现一直以来自己都是个掠夺者,夺去了学生的表现机会,扼杀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课堂上,我再三讲解的知识点学生总是记不住,以前我只会责怪学生懒或笨,却不知道原来是自己傻。我没有让他们亲自感受、主动思考、自我理解,只是一味地把知识整理好,直接展示给同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是应该的,但是决不能把它们作为在学生面前炫耀的资本。课堂上老师适当的展示自我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但是喧宾夺主却会得不偿失。如果说课堂是一个舞台,老师只能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是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才情的主人。也许明白了这一点,我才有资格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重庆市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校  办公室电话:023-63002371  招生咨询电话:023-63002629  学校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北区路51号  邮编:400013
版权所有 开云体育官网全站 渝ICP备11004221ENGLISH
Baidu
map